云臺狠抓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近年來,蘇墾農發云臺分公司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以秸稈禁燒和資源化利用為抓手,通過機械化作業、全程監督和多途徑綜合利用,實現了秸稈“變廢為寶”,既保障了農業生產,又促進了生態環保,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機械化作業助力秸稈高效離田
在小島大隊剛剛收獲的麥田里,一臺臺秸稈打包機正開足馬力作業。這些機械通過自動化程序,快速完成秸稈的收集、壓縮和打包。過去,小麥收割后殘留的秸稈若直接拋撒田間,會影響下茬作物播種質量,導致斷行、斷壟等問題。如今,通過機械化打包清運,不僅解決了田間秸稈處理的難題,還為后續播種創造了良好條件。“秸稈打包離田既避免了焚燒污染,又為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原料,真正實現了‘一舉多得’。”蘇墾農發云臺分公司農業中心主任馮會芹介紹道。
嚴格巡查監督 筑牢禁燒防線
為杜絕秸稈焚燒現象,云臺多措并舉,組建了專門的秸稈禁燒巡查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督導檢查,并通過多種形式加強禁燒宣傳,提高農戶的環保意識。同時,農場建立了秸稈離田全程跟蹤監督制度,確保收割后及時打包、打包后及時清運,避免秸稈堆積帶來的焚燒隱患。這一系列舉措有效遏制了焚燒行為,保障了空氣質量,維護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多途徑利用 激發秸稈市場潛能
秸稈離田后如何高效利用?云臺積極探索秸稈資源化利用新模式,與連云港盛澤生物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將回收的秸稈加工成飼料、基料、燃料等,充分挖掘其經濟價值。通過多領域、多層次綜合利用,秸稈不再是農業廢棄物,而是成為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寶貴資源。這一做法不僅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率,還為農場帶來了額外的經濟效益,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
云臺農場通過“禁燒+利用”雙管齊下的模式,既守護了藍天沃土,又推動了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未來,農場將繼續優化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拓寬應用渠道,為生態農業建設和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綠色動能。(吳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