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臺:云水灣稻鴨共育增收忙
近年來,云臺云水灣濕地公園瞄準現代人對生態農產品的青睞,著手大力推廣“稻鴨共育”生態農業模式,形成了無公害、綠色有機水稻生產體系,“一水兩用,一地雙收”,走出了“稻鴨共育”增效之路。
在云水灣深處“稻鴨共育”新型生態稻田種養基地,一群群鴨子正在自由“嬉戲”。稻田負責人袁春說“鴨子吃田間蟲子長大,綠色生態,是市場上的搶手貨,稻田不打農藥鴨來施肥,既減少成本,又環保有機,這個方法還是蠻好的。”
稻鴨共育是一項種養復合、生態型的綜合農業技術。將鴨參與到稻田生態系統中可以有效的通過役鴨對稻田進行除草除蟲,鴨活動中的踩踏能中耕渾水,刺激水稻生長;同時稻田雜草、害蟲等成了鴨子的飼料,新陳代謝的糞便又可以為稻田提供豐富的肥料。兩者互惠互利,既能生產出優質的稻米,還能養出生態鴨,節省人工除草除蟲費用的同時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是推動綠色生態循環發展的的田間管理好途徑。
今年,云水灣試行“稻鴨共育”新型生態循環種養稻田20畝,可節省農藥開支3000余元,預計生產優質鴨田稻米1.1萬公斤,稻田鴨500余只,實現種植養殖雙豐收。(陳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