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三夏”開啟“加速度” 廣袤田野唱響豐收贊歌
金穗卷起千層浪,又是一年豐收時,近日,蘇墾農發云臺分公司1.82萬畝麥子陸續成熟,進入夏糧豐收“沖刺”階段,云臺上下一派繁忙景象,一幅幅科技助力“三夏”,開啟夏收“加速度”的序幕正在徐徐拉開,廣袤田野唱響豐收贊歌。
為做好“三夏”工作,云臺農場公司黨委提前謀劃,科學布局,召開“三夏”動員大會,立足“搶”字當頭,“干”字為要,充分發揮國有農業企業的科學化合力調配、機械化安全作業、精細化管理水平較高的優勢,“耕、種、播、收”全程機械化生產,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的程度。北斗導航系統為農機安上“智慧眼”,實現厘米級精準作業;農業大數據平臺匯聚氣象、墑情等多元信息,構建起科學決策的“智能中樞”,現代農業的智慧轉型正在將“龍口奪糧”的緊張節奏轉化為游刃有余的科學生產。
“過去的‘三夏’,農技人員要與天時展開人力較量,爭分奪秒地搶收搶種。而現在,智能農機裝備的廣泛應用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蘇墾農發云臺分公司農機站站長徐立恒看著田里的麥子說道。“人力收割一天也就收一畝地,而一臺大型收割機,按一天工作10小時計算,能收割近300畝,大大提升收割效率。”
除了科技助力,為做好“三夏”工作,蘇墾農發云臺分公司早謀劃、早部署,提前配置足量收割機械和場頭農機具,保證社會收割機械提前足額調配到位且保養到位,并做好人員培訓,為保障糧食顆粒歸倉和高效種植打下了堅實基礎。云臺分公司還根據天氣情況,合理利用曬場、烘干線等資源要素,科學調整種子和商品糧的收割順序,轉到不同種子田時,徹底清理收割機糧倉,嚴防品種混雜。
“今年‘三夏’我們引進了幾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外聯收割機,不僅作業高效省時,而且可以自動化調整減少雜余量,損失率降低至1%以下,保證了麥粒損失和產量。”徐立恒說。
據悉,“三夏”期間,共調配外聯大型收割機18臺,同時配備分公司自有大型收割機7臺,形成覆蓋全面的收割能力。此外,40臺社會化運輸車輛已全部完成牌證、保險手續,并簽訂作業合同,確保糧食運輸暢通無阻。分公司還積極引入打捆機12臺套、半掛運輸車22臺及抓包機械16臺,并與生物再生科技公司等企業合作,簽訂打捆離田作業合同,將回收的秸稈加工成飼料、基料、燃料等,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實現資源化利用,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此外,還配備玉米大豆專用播種機、植保機械、中耕施肥機、旱直播播種機等,這些先進設備的應用,將顯著提高播種精度和效率,為秋糧豐產奠定基礎。(吳成瑤)